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

二零一六年三月



我跟自己發牢騷『我們太不珍惜照片了。』

一直覺得我在臉書看照片時,拉得太快了,再加上點讚,看照片的時間有時後竟然沒超過一秒。為此,我真的覺得太對不起照片和拍的人了。『照片太多了,根本看不完。』潛意識裡的自己在提出抗議,但這只不過是藉口吧!有時後,就算照片很有趣,我也因為被時間追趕似的,拉的很快。而且我發現,看自己的照片,有時候也會這樣了。『幹什麼?!』我告訴自己,我必須停止再這樣下去。




警號是在看羅蘭巴特《明窗》的時候啟動的。我看羅蘭巴特描述關於一張照片時,描述了很多細節關於他是如何觀看照片的。當時我就在想,會不會以前菲林時代的人對於照片比較珍惜?而現在數碼照片過剩,所以我們都不再珍惜了?而且科技一直在進步,人們對於照片已經無法滿足了。或許未來的世界,人們不再看照片了,而改看“動片”了,就如哈利波特裡會動的照片一樣。當時,我莫名其妙的杞人憂天起來。



這個三月,我突然心血來潮。我積極的去寫一些旁白,和照片一起發於臉書上。我有寫遊記與博文的習慣,我知道如果太過用力想解釋照片的話,旁白就會畫蛇添足。最好是憑直覺,一氣呵成,就算跟照片沒有太大的關係也不要緊。畢竟我是看了照片,然後有所感觸才去寫的短文,它們的關係已經算是密切了,不是嗎?

我一直認為照片是一種符號性的東西,它無法告訴你事實,它只是暗示你。它可能明顯得好像跟你闡述一個事實,但它真的只是個暗示,那都是看照片的人對號入座而已。比如說一瓶葡萄酒的照片,攝影師把那瓶葡萄酒跟綠葡萄擺在一起,是嘗試想暗示觀者瓶裡的酒是綠葡萄釀製的,但事實上可能酒瓶裡根本就只不過是水而已。那個攝影師趁沒人看見時已經偷偷把它喝光了。

照片是那一瞬間的定格,森山大道稱之為時間的化石。照片一拍下來,影像就死了。照片裡內容的時間是不會向前或退後的。但人們的解讀系統,可以讓影像在自己的思緒裡動起來。我最近重新觀看2013年在西藏所拍的照片,很多畫面好像都回來了,就算內容沒有被拍下來也不打緊。照片在這裡扮演了鑰匙的角色。因為照片是我拍的,所以只要看照片,就會回憶起很多事情來。然而,如果看照片的人不是自己呢?

這時旁白就可以發揮它的作用了。其實我並不想讓短文成為旁白。如果說是旁白的話,就是說它的存在是來襯托照片的。我其實更希望它們可以圖文並茂。但老實說,並不是每一篇都是圖文並茂的。由於先有照片,再有短文,很多時候,短文是建立在影像之上的。我的意思是,如果單單看短文,不看照片的話,其實是不完整的。

以下是我覺得還不錯的照片與短文:



這是在日落洞拍的。

我一大部份的童年都在日落洞,雖然它只不過是一條短短的街道,但它卻是我童年大部份的生活空間。

我記憶中日落洞的馬路一般都很多車輛穿行,要走過對街是需要花一段時間的。當時好像也沒有人行天橋。

我就曾見過一位小女生站著等很久都過不去,直到馬路都哭了。你沒讀錯,我也沒寫錯。馬路真的哭了。馬路為什麼會哭了呢?那是因為馬路真的很難過。。。


x x x





咬緊牙根

有一天我發現,我常常都在咬緊牙根的狀況下生活。當我在思考一些事情,要做決定時,我會不自主的咬緊牙根。當我咬緊牙根時,整個人都非常緊繃,有時還手握拳頭。

這讓我想起了太宰治人間失格的第一篇,描述他兒時的照片時,提起照片中的小孩雖然面帶微笑,但手握拳頭。他討厭那張臉,他說只有猴子才會面帶笑容又手握拳頭,根本沒有在笑,只不過讓臉增添幾條難看的皺紋而已。好傷感的描述,回想起來,肩膀也突然痠痛起來。

自從那天之後,我開始注意我何時咬緊牙根,為何咬緊牙根,也儘量不讓自己咬緊牙根,不然老來牙齒會壞得很快。

x x x






害羞的狗,我在三號山為她拍一張照片。她讓我想起上一次旅行於成都時遇見的狗。小狗自由自在的跟著主人漫步於街上,沒戴上任何狗鍊。小狗停下腳步東聞西聞,主人卻很耐性的在前方等著。小狗回過神來,發現主人在遠方等她,趕緊跑上前去,身影非常可愛。

我站在街頭等著要出發到其他地方,我看見很多主人跟狗是不用狗鍊的,感覺非常神奇。印象中,我在家鄉沒看過寵物狗是不上鍊的。不是主人拖著狗狗,就是狗狗想掙脫主人。只有野狗是不上鍊的。

這不僅讓我懷疑,可能野狗比寵物狗活得更開心自由呢。

愛心你的狗,別綁著她,但教育她。



x x x

有了文字的襯托,觀看照片會不會比較有趣,也能看得比較仔細呢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